百文网 http://www.bwyyzx.cn
当前位置首页 > 美文摘抄> 正文

找一篇关于苏州文化的散文、急需

2025-05-17 16:17:24 暂无评论 98 美文摘抄 叶圣陶   赏析

找一篇关于苏州文化的散文、急需

在苏州城,你会处处感到有什么东西扑面而来。她是那样的坚韧执着,又是那样的势头汹涌,有点儿挡也挡不住,避也避不开的模样……

那是什么呢?澎湃的心潮里,我尽可能地理一理头绪,好一点一滴的来体味,来寻找,来辨别。

忽然,象是有了点眉目——

你听呢。那语言,在大街小巷里的男男女女中,软软儿的,轻柔地飘飞着,又象是从远古走来的、有着传统韵味的沽沽涓流,滋润着你的心田。

你看呢。那建筑,中心区域总是白墙,总是黑瓦,总是透着传统味的飞檐,翅角;门楼上方黑色的如“檐桂”、“檐庐”般写着名称的院落;既使是小巷的长长的墙,也必要留下几个有着花格的窗棂。

店铺门两边,行书写着的是诗联。招牌没有一块不讲究,总是书体或严整,或飘逸,让人享用在艺术中。

那街灯,更是文化着的。一根根不同材质、不同形状的柱上,顶着个或方的,或圆的,或竖长有横道的灯箱。到晚上,街道的光亮,有的一溜儿橙黄,有的一溜儿淡黄,有的一溜儿白洁,有的一溜儿粉红。

那小桥,可是众多的呢。都说“君到姑苏看,人家尽枕桥。”桥多,栏也就多。栏上大多有名称,名就镌刻在桥栏上。那栏杆一般是拱形的,下边是流水,上头是行人。水的涨落很不明显,好象总是能容得下更多的雨水,或经得起长时间的干晴。尽管人家总是面临河水,但总无洪淹之虑。

那地上也是文化着。地面用各种材料、各种花样铺就,总是干净,无一粒尘土,无一处垃圾堆放。人工或机器早已把地上、建筑物的灰尘驱逐吸吮,整个儿看不到飞扬的尘涘,也嗅不到渗揉进的污染。在冲刷掉一切细末之后,便透出着石、砖的本色,风再无力吹起,汽车携带不动,脚步也搅不活。若着意想找块裸露着土的地方,还真难呢,就连树根部也是用网罩得严实了,决不象北方的城,易于把尘土扬开荡起。这里人,几天脚不擦,鞋不油,怕也是无碍的。

如果你往地上投一纸团,便如在白绢上甩一滴黑墨,或鼠屎扔往饭锅一样,心中产生一种象是亵渎神圣样的感觉来,那样的不情愿。于是,便将纸团儿手心里捏好了,急急地寻找着漂亮干净、也具有文化气息的垃圾桶搁进去,心方安足。

这里的空气也是文化的呀!一会儿细雨纷飞着,象是亲吻着这座古城,喃喃的,轻着呢。一会儿阳光柔柔的照着,那一片片、一团团的空气里,好香,好爽,好透彻呢。

你呼吸吧!不用费劲,随意的,便一定能嗅出成斤够两这样的东西来。

这里的城市安静着哩。人说话不愿音大,连如流的车也不愿乱鸣,因为儒雅的老人在里边,怕是惊扰了他古老的梦境;因为有温柔的女子在里边,怕是袭击了她娟秀的神韵。

是那墙,那瓦,那桥,那水,那扁,那树,那草,那石,侵润得,人没有了烦躁、烦恼和烦闷;没有了不安、疑惑和忧虑。有的只是安祥和瑞。晚上睡去,总是很快一番朦胧袭来,杂念全无了,安静的心态,把人带入到清丽的梦乡。

这不就是缘于一种文化气么?

整个城市显示出秩序,显示出规矩。出租车照规矩开停,行人照规矩走路。城市的改造不破坏古旧,很好地维持和保护了传统风貌。那新的、高的楼房也是不断的拔地而起,但都在城市的两翼,在中心区域之外。两翼那高举的翅膀,正托起这个古城在飞

叶圣陶赏析

一九五六年,同济大学出版陈从周教授编撰的《苏州园林》,园林的照片多到一百九十五张,全都是艺术的精品:这可以说是建筑界和摄影界的一个创举。我函购了这本图册,工作余闲翻开来看看,老觉得新鲜有味,看一回是一回愉快的享受。过了十八年,我开始与陈从周教授相识,才知道他还擅长绘画。他赠我好多幅松竹兰菊,全是佳作,笔墨之间透出神韵。我曾经填一阕《洞仙歌》谢他,上半专就他的《苏州园林》着笔,现在抄在这儿:“园林佳辑,已多年珍玩。拙政诸图寄深眷。想童时常与窗侣嬉游,踪迹遍山径楼廊汀岸。”

这是说《苏州园林》使我回想到我的童年。

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,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。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。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,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,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。因此,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,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。

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,自出心裁,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。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,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: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,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,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,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,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,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。总之,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,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。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“如在图画中”的实感,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,游览者来到园里,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“如在图画中”的。

我国的建筑,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,绝大部分是对称的,左边怎么样,右边也是怎么样。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,好像故意避免似的。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条回廊,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。

这是为什么?我想,用图画来比方,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,不是美术画,而园林是美术画,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,是不讲究对称的。

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。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。或者是重峦叠嶂,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,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,胸中有丘壑,才能使游览者远望的时候仿佛观赏宋元工笔云山或者倪云林的小品,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,只觉得在山间。至于池沼,大多引用活水。有些园林池沼宽敞,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,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。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,往往安排桥梁。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,那就一座一个样,决不雷同。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,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。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,或者种些花草:

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。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,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。游览者看“鱼戏莲叶间”,又是入画的一景。

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。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。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,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,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。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,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: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,这是不足取的。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,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。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,使游览者只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,可是没法细说。

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。有墙壁隔着,有廊子界着,层次多了,景致就见得深了。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,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旁的,实际是隔而不隔,界而未界,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。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,层次就更多了,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。

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,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。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。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。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,太单调了,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。诸如此类,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,也能得到美的享受。

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,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。大致说来,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,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,四扇,八扇,十二扇,综合起来看,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。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,他们斟酌着光和影,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。

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,极少使用彩绘。梁和柱子以及门窗阑干大多漆广漆,那是不刺眼的颜色。墙壁白色。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,淡灰色和白色对衬。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。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,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。而到各种花开的时节,却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。

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写的这些,病后心思体力还差,因而不再多写。我还没有看见风光画报出版社的这册《苏州园林》,既承嘱我作序,我就简略地说说我所想到感到的。我想这一册的出版是陈从周教授《苏州园林》的继续,里边必然也有好些照片可以与我的话互相印证的。(作者:叶圣陶)1979年2月6日作

选自《叶圣陶散文乙集》,三联书店1984年版)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