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关于《散步》的赏析?
《散步》是一篇玲珑剔透、秀美隽永、蕴涵丰富的精美散文,它像一首动人心弦的诗,一支感人肺腑的歌。读这篇文章的历程,是人的心灵随着作者优美的文字在亲情、人性、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美的旅行。
二、哪位哲学家每天下午三点准时出来散步?
德国哲学家:伊曼努尔·康德每天下午3点半,工作了一天的康德先生便会踱出家门,开始他那著名的散步,邻居们纷纷以此来校对时间,而教堂的钟声也同时响起。
唯一的一次例外是,当他读到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卢梭的名著《爱弥尔》时,深为所动,为了能一口气看完它,不得不放弃每天例行的散步。这使得他的邻居们竟一时搞不清是否该以教堂的钟声来对自己的表。
伊曼努尔·康德。
因为时间极其精准,康德散步被世人称为“著名的散步”。他每天3点半准时出门,教堂钟声,随着他的脚步声悠悠响起。当地居民们一看他出来了,纷纷回屋对表。
他散步的路径,也十分固定,他永远沿着那条:小菩提树路散步,每天八个来回,一步不多,一步不少。康德去世后,这条路被市政府命名为“哲学家之路”。
三、初一上学期第六课散步 怎么改成散文?
初一上学期第6课莫怀戚《散步》就是一篇散文。们在田野上散步:我,我的母亲,我的妻子和儿子。
母亲本不愿出来的。她老了,身体不好,走远一点儿就觉得很累。我说,正因为如此,才应该多走走。母亲信服地点点头,便去拿外套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,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。
天气很好。今年的春天来的太迟,太迟了,有一些老人挺不住,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。但是春天总算来了。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。
这南方初春的田野!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,有的浓,有的淡;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;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……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——生命。
我和母亲走在前面,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。小家伙突然叫起来:“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,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。”我们都笑了。
后来发生了分歧:我的母亲要走大路,大路平顺;我的儿子要走小路,小路有意思。不过,一切都取决于我。我的母亲老了,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;我的儿子还小,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;妻子呢,在外边,她总是听我的。一霎时,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,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。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,找不出;我想拆散一家人,分成两路,各得其所,终不愿意。我决定委屈儿子了,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,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。我说:“走大路。”
四、《散步》散文中发生的分歧最终是怎样解决的?
分歧是我的母亲要走大路,我的儿子要走小路。最后我做出决定走大路,遇到难走的地方,我背起母亲,我的妻子背起儿子走过去了
五、作文:散步
散步
好久没有一家人一起散步了。
想想,以前是经常一起散步的呀!
而现在,一家人走在一起,多了一份严肃和陌生。
今年,我刚上初一,本以为初中生活很轻松,可心里想的就是和现实不一样‘‘现实总是残酷的’’我现在才相信这句话,只要稍微不抓紧,后面的都不知道。
记得,我以前还上小学的时候,一家人聚在一起,痛快地畅谈着今天的所见所闻。而现在,只能在灯下没头脑地仔细复习;以前,妈妈很少对我发脾气。现在,却是不是地批评我一下;以前,爸爸很少干涉我。现在,把我管的连气也不敢出;以前,弟弟还小,总是很听我的话。现在,没过一天就吵得鸡犬不宁……
我觉得时间过得好快好快,我的脚开始没力气了,我的视线开始模糊了,头脑也快不听使唤了,心里总觉得好闷好闷……
晚饭后,爸爸带我们去散步。
走在路上,爸妈一直在聊一些工作上的事。而我和弟弟在聊学习上的事。路上没有一点欢声笑语,我心中不禁一凉。
人长大了,难道心也长大,不在充满童真了吗?
我灵机一动,跑到爸爸妈妈面前,说,爸妈,我们去公园玩吧。
爸爸妈妈愣了一下,随即答应了。
到了公园,弟弟径直走到了一个深蓝色的跷跷板旁,招呼爸爸妈妈上去玩。他们刚开始不答应,可怎样都呦不过弟弟。便答应了。
开始分组,我和妈妈一组。爸爸和弟弟一组。
‘‘1、2、3,开始’’
我和妈妈都使出了吃奶的力气,总算把爸爸和弟弟翘的高高的。爸爸也不服输,把双腿使劲往下蹬,弟弟也不甘示弱,学着爸爸的样子,把脚往下蹬……
天慢慢黑了,结束了我们的比赛。一家人都很疲劳,可我们都感到十分地满足和开心……
回家后,我们洗澡后,趴在各自床上,都进入了甜蜜的梦乡……
- 上一篇: 励志诗歌朗诵3000千字左右
- 下一篇: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