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〈〈苏州园林〉〉原题是什么,它是一篇---------文
苏州园林是一篇散文,抒发着园林主人当时的心情,如拙政园,主人王献臣,明朝御史,被贬,回乡建园,园名出自潘樾的《闲居赋》,意思是说:在这里耕田种地就是一个笨拙的人的政治生活了。
二、苏州园林拙政园作文
今年暑假,我和妈妈、姐姐、小姨一家一起去苏州旅游,我心
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和激动.
苏州是一座历史的文化名城,园林遍布古城内外.有“江南园
林甲天下,苏州园林甲江南.”之说.这次暑假来苏州也就是慕名
而来的.今天我们来到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,经典代表作品——拙
政园.听导游解说:“占地78亩,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.”
我迫不及待地走进拙政园的坊形大门到处观看,哇!果然名不虚传
,假山、亭子、小桥流水、柳树、池塘的荷花等,这里的美景跟仙
境似的.
我们走进园内,看到地上有个
与众不同之处,用鹅卵石拼成的花样,非常好看,导游说踩着了就
有钱花,说的我们都开心的踩了起来.在园中有一个池塘,池塘,
池中央有一个小塔,传说就是他镇住了池里的妖怪.园里的长廊就
仿佛一条长龙威风凛凛,名震四海.在长廊旁边,有块不规则的大
石头名叫“满载而归”,它是镇园之宝.
人间仙境——拙政园,让人仿佛走进了连锦不绝的画卷,不愧
是四大名园之一
三、苏州园林叶圣陶的赏析
《苏州园林》是叶圣陶老先生的一篇经典的范文,是给学生进行学习的优秀典范。历来的人们的观点都认为这是一篇结构精巧严谨的典范说明文。所以一般执教者在进行教学时,也默认了这样一种规律,先定位为说明文,然后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,在了解一下说明方法,说明特征,说明顺序等,接着赏析一下文中的修辞或者写得比较优美的地方。
这样的教学是挺规范的,但是,总觉得好像缺了点儿什么。今天在研究课文的时候,发现了一个小问题,作者似乎总在把苏州园林和图画联系在一起来介绍。于是,留了个心,顺着这个思路,把作者的这些蛛丝马迹寻找出来,一一列举,还真的发现这篇说明文越看越有味道,越来越值得玩味了。
首先,老先生先写了自己所游的十多处苏州园林的总印象,认为这是“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。”标本一词,足以证明了苏州园林的建筑价值和艺术价值。接着直接指出,苏州园林在各个园林中有个共同点,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:“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那个点上,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”。可见,叶老的这篇文章就是抓住苏州园林设计的图画美来具体介绍的。
先总体介绍图画美的四个表现: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,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,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,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。总之,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。从苏州园林的不讲究对称来具体说明,在联系到美术画的不对称表现出的自然之趣。很显然,作者向要说的是苏州园林的不讲究对称同样也是为了表现自然之趣。
再到假山和池沼。假山的堆叠也很有讲究:可以说不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。或者重峦叠嶂,或者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。至于池沼,大多引用活水,有些宽畅的就作为全园的中心,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。水面上假如成河道,往往安排决不雷同的桥梁。池沼的边沿很少齐整的石岸,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。不由得让人联想起柳宗元的《小石潭记》里的描述“为坻、为屿、为嵁,为岩”和“斗折蛇行,明灭可见,其岸势犬牙差互”,两者可谓是神似。由此可见苏州园林的设计者们所追求的这样的一种自然之趣。更何况,还布置几块“玲珑”的石头,或者种些花草,这些都是为了取得称为一副画的效果。不仅如此,还在池沼里养金鱼或各色鲤鱼,还种上荷花或睡莲,游人们在观赏“鱼戏莲叶间”的图画的时候,自然也很容易联想到《诗经》里的民歌:“鱼戏莲叶东,鱼戏莲叶南,鱼戏莲叶……”自然也就感染了柳宗元所感受到的“怡然不动,俶尔远逝,往来翕忽,似与游者相乐”的单纯的快乐。人的审美感受也就不仅停留在优美的图画,更有朗朗上口的诗文的魅力了,自然也就更能体会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的意境了。
在提到苏州园林的栽种、修剪树木也“着眼在画意”。树木的俯仰生姿,相间自然让四季都不寂寞,几个古老的藤萝,盘曲嶙峋的枝干本身就是一副绝好的图画,假如在开满花,简直就是珠光宝气的美人了,朴素的园林也有了富贵之气。
至于花墙、廊子,镂空的图案,大镜子,更是使得整个园林的景致富有层次,错落有致。至此,从布局、配合、映衬、层次来看,苏州园林都已经很完美。但是即使如此,设计者们更是连细小的细节也不放过。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:比如阶砌旁的草、墙上的爬山虎,白墙前的竹子芭蕉;门、窗的图案设计雕琢;色彩的基调,极少彩绘,为的是突出草木,给人安静闲适的感觉以及花开时节更能映衬出花的明艳。
自始至终,作者都在紧紧扣着图画美来阐述苏州园林的完美,在介绍着设计者的设计精巧以及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。它不仅仅是建筑上的艺术,不仅仅是人创设优美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的艺术,更是融合了诸多中国传统审美理论和艺术理论的结晶。
四、《苏州园林》的说明对象是什么,文章采用了什么的结构
《苏州园林》的说明对象是:“苏州园林”。
文章采用的结构是: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文章的结构的。
希望帮助到你。。。。
- 上一篇: 感慨人生的句子 伤感女人朋友圈文案
- 下一篇: 返回列表